300
各教学院部:
为进一步推动一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20年度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和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与限额
1.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的申报范围为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非实习、实训类的社会实践类课程。
2.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8-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见附件1)中2020年度立项建设规划进行申报。
3.各教学院部在课程(项目)论证的基础上优中选优,社会实践课程和虚拟仿真项目各限报一项。
二、申报条件
(一)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
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1.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具有结构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2.课程应具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
3.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4.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须合并申报。
5.课程内容及相关申报材料须确保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6.课程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有2年及以上本科课程主讲经历(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不受职称限制)。
(二)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参与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为本科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具备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显著特质,坚持“能实不虚”的原则,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2.应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独创性,非直接购置的成品软件,且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
三、申报与遴选
1.申报社会实践课程要填写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申报书(见附件2),院部论证推荐,学校组织专家组评审后择优选择两门进行校级立项,并择优选择一门代表我校参加省级一流课程评选。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结合我校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根据实验教学需求、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教育教学需求进行申报,充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力争在省部级项目评审时能脱颖而出。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需填写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并准备时长不超过8分钟的项目介绍PPT、网站展示等,简介视频暂不作要求。
4.课程(项目)建设团队须按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一流课程质量要求进行建设。对建设与应用效果良好的课程(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项目)认定;对建设与应用效果不佳的课程(项目)取消校级立项。
5.教务处将择期组织专家召开申报评审会,结合申报材料和项目现场介绍,综合评审后选择两项进行校级立项,并代表我校参加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评选。
四、经费资助
1.对获得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课程纳入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范畴,资助经费3万元,分三批拨付,即立项时拨付30%,中期检查时拨付40%,结项时拨付30%。
2.对获得立项的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按建设期拨付,即立项时拨付50%,建设完成时拨付50%。
五、材料报送
各院部须于2020年8月10日前将单位盖章后的申报书纸质版一式2份报送至行政楼602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企业微信邮箱。
六、其他事项
2020年是本轮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的最后一年,各单位应对照申报学科范围,认真组织申报。
联系人:李想
联系电话:85302201 13027500101
附件:
1: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8-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doc
2: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校级精品社会实践课程申报书(2020).doc
教务处
2020年7月13日